流星 發表於 2005-12-30 14:18

[轉貼]『天涯雜談』華語音樂第一神品:張學友《李香蘭》

『天涯雜談』華語音樂第一神品:張學友《李香蘭》

我聽他的李香蘭
  文 蕎麥花開
  
  我崇拜的人中間,軍人裏面,徐向前、粟裕應該是排前一二位的;
  俺的偶像嘛(找不到更合適的詞,借用通常意義上的說法),排前一二位的就是陳道明、張學友。
  曾說過,——
  閑暇之時,看陳道明之劇,聽張學友之歌,觀周潤發之影,此樂何極?
  也曾記得,今年6月19號晚上,南京五臺山體育場,我去聽他的音樂劇,最後大幕將拉,學友帶著湯燦、松伶向觀衆謝幕的時候,俺不顧一切地沖到前排,當時離學友的距離不超過三米,清楚地看到他滄桑的臉上那一道橫平的刀痕,俺像身邊的少男少女小P孩一樣狂熱地振臂高呼“學友!學友!”,——大概是俺們這邊喊得比較過分,學友友善親和的目光特意在俺們這邊停留了較長時間,中間大約還有五秒左右,跟俺的眼神直接交接……Oh,My God!
  
  李香蘭
  我推這首歌爲張學友粵語歌曲第一神品。
  
  學友很多歌是根據日本曲調改編。如《分手總要在雨天》《月半彎》等。日本歌的曲調比較哀傷,如櫻花一般,充滿了人事無常、歲月輪回之感。《李香蘭》也是。
  這首歌也有國語版《秋意濃》,不過我不是很有感覺。一般而言,同一首歌的粵語版和國語版,我更喜歡他的粵語版。比如我喜歡《分手總要在雨天》遠過于《一路上有你》,對後者幾乎提不起興趣。學友本是唱粵語起家,雖也有不少經典的國語歌,不過感到國語的咬音不准多少限制了他澎湃的激情,還是粵語歌最能展現他無可替代的卓越唱功的特色(個人感覺學友是最强的幾位粵語歌手之一了;我還比較喜歡黃家駒、李克勤、華仔的粵語歌,覺得特別有味)。
  學友的《李香蘭》也有幾個版本,包括CD版,幾個演唱會版。我聽來聽去,覺得只有2002音樂之旅世界巡迴演唱會那個最好(學友的歌,總體來說,是CD不如演唱會。聽了他的演唱會,再聽CD,真還有些不能接受。我想只有一個真正優秀的歌手,才能把演唱會唱得比CD好一個大大的檔次。因爲真正優秀的歌手必然是臨場型的,只有現場與聽衆面對面的交流,才能讓音樂在流動中升華;這也好比最優秀的演員往往出現在話劇舞臺上,比如中國的于是之和焦晃……)。聽過這個之後,有餘調盡廢之感。音樂之旅裏面的《李香蘭》,又尤其是最後一場壓軸的香港紅館演唱會中的版本,撼人至深。看DVD現場,學友一個人站在舞臺的後方高臺上,兩柱圓柱光束交叉打在他身上,學友白髮白衣,魚鱗緞面的華美燕尾服,優雅的蘭花指,他動情無比的演唱,此前全場歌迷此起彼伏的“學友!學友!”的呼聲全部消泯,人山人海的全場只聽得學友那愛意徹骨、凄美絕倫的歌聲,從會場中央緩緩響起,向四周彌散開來,沁入每一個人的心間,真是此時不醉更在何時……
  
  我開始聽李香蘭的時候,還是聽MP3,還不是看DVD現場。那是江東門雨雪飄飄的寒夜,一個人縮在被窩裏,學友如泣如訴的聲音從耳塞裏傳來,透過耳膜緩緩沁入心田,繼而擴散到四肢百骸、全身每一顆細胞,那種感覺,是說不出的受用,似乎身心被融化在溫泉裏,又如骨骸被熔化在爐灶中,又是熨貼無比又是耳目灼熱,恍然文明在心裏絕了迹,萬物齊了生死,滄海桑田幾世輪回不過曇花一現櫻花一樹,終不免落紅如雨簌簌墜地,竟有無從殉情却一意殉情的衝動。這不是靈魂出殼的感覺,而是靈魂在皮囊內外縈繞不去,欲去還休……
  那段時間聽這歌聽得上了癮,每晚寫作或看書之時,必把它放出耳邊。那時正在溫習大唐雙龍傳,最喜子陵和妃媗、青璇、婠婠的情節,讀到大唐最後一卷第63卷,觸目而來儘是淡淡的憂傷,這哀怨有似亘古不移一般。書中寫來,玉鶴庵綿綿雨粉漫天而下,子陵陪青璇爲母親碧秀心守靈,石之軒悲歌一曲“大風卷兮,林木爲摧,意苦若死,招憩不來。百歲如流,富貴冷灰,大道日往,苦爲雄才。壯士拂劍,浩然彌哀,蕭蕭落葉,漏雨蒼苔。空潭瀝春,古鏡照神,體素儲潔,乘月返真。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歌聲疲憊嘶啞、情深悲慨,仿似畢生飄蕩,孤獨賣藝于街頭的歌者,又若浪迹天涯無有著落的浪子,歷經千山萬水,心疲力累的回到最後的歸宿之地,唱出懺情的悲歌,而歲月已滌盡他曾一度擁有的光輝。其荒凉悲壯,又仿若旅者在荒漠不毛之地,失去一切希望後,如蠶吐絲般獻上命運終結的悲曲。觸目行行字,來耳片片聲,看著子陵的悵然,青璇的清泪,邪王的斷腸,聽著學友凄清冷美的李香蘭,真是人何以堪……
  後來想,黃易的書,本就有日本文化的印迹,恰好學友這歌也是日本調子,如怨如慕歌唱一個傳奇的日本女子,因此聽來分外共鳴,也就不足爲奇了。
  
  這首歌以中高音爲主。學友的嗓音是高中低通吃,低音如《如果這都不算愛》之醇厚低徊,中音如《情網》之縈梁繞柱三日不去,高音部分就更令人迷醉了,他有本事在極高的音段,仍能把嗓子拉得渾厚回旋,如《一生一火花》之數段高音。他在高音部分的顫音與直音,可以隨心所欲自在轉換,顫音的快慢輕重還可以自在控制。著實令人嘆爲聽止。他運用顫音,可以鼻頭一收,聲聲洞簫就嗡嗡嗡的出來了;可以聚氣成綫,一絲一絲一縷一縷拉得嗚咽如泉;胸腔音尤其是他無人可比的特色,他把底氣吐足,胸腔嗓子鼻頭一齊共振,那醇厚的顫音可以令聽者四肢百骸跟著輕輕顫動,如泡溫泉,舒服到骨子裏。他若要扯開嗓子,那一股氣勁就從肺腑霎時間一片拉來,呼出蒼凉强勁的直音,却是幹而不澀,令聽者有草原縱馬,披襟帶風的快感,却無絲絲被撕裂的尖利之感(這種音唱不好就易出現這種問題,俺在KTV嘗試了多次,每次都刹羽而歸)。
  我覺得學友的顫音發展到現在,幾近完美,跟年輕時的相比,少了些圓潤而多了些滄桑,如老酒一般醇厚,又如金屬一般光澤,聽來特別有味,特別受用(感覺學友年輕時比較愛炫耀嗓子,某些歌就有點膩,唱得過了。特別是現在聽了音樂之旅之後再聽回去,更是如此。人到中年,嗓音的變化除却生理因素而外,無疑也有心理因素,因閱歷的增長而對人對事産生了更爲深刻的看法,這些都會自然而然的反映在歌裏。華仔的顫音也有這個特點,年輕時太過跌宕,只放不收,一味炫耀嗓子,有做作之嫌,現在分明也含蓄了些,收斂多了,且加了不少滄桑感。《練習》可謂歌人合一的杰作,放在20年前是出不來的)。
  《李香蘭》開頭,在小提琴之前,是很小一段空靈的音樂,空靈中又帶有些許來自遠古的鈍厚,讓人乍一聽來,心裏空落落的,如同喧囂的大街上,人群突然寂滅,只剩下你一個人,你突然間落入另一個世界,黑暗的,充滿神秘的世界(我後來看電影《馬語者》,片頭音樂給我的感覺,也是這個味道。真是神奇)。然後哀而不傷的小提琴緩緩拉起,高高低低徘徊不已、繚繞不休,慢慢慢慢的繞高,繞了幾叠繞到最高點,順勢悠悠回落,漸于消散……然後,輕輕敲起幾聲電箱琴,宛如破雨打殘荷,冷清孤寂,此時,小提琴又緩緩響起,却是“惱春風 我心因何惱春風”的調子了,夾以清冷的琴聲,說不出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配樂暫時終了,出現一個小小的停頓,全場萬衆盡皆屏住呼吸,等待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學友醇厚的歌聲終于在這令人迷醉的音樂世界裏動情響起……
  這首歌的伴奏很輕很純,以電箱琴和小提琴爲主。學友卓越的唱功在這首歌裏展露得淋漓盡致。“惱春風”,起音醇厚,“我心因何惱春風”,一個“惱”,一個“風”,顫音却又絲絲嗚咽不絕,至“夜雨凍”,學友一嗓子扯起來,竟一變爲蒼凉勁厲,由濃雲壓城變爲大野長風。……
  待唱到第一遍高潮——
  啊…… 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却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啊…… 是懷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這個“啊……”字,陡一入耳,真是聽得人心旌神搖,見盡了“友情歌”哭腔之境界,一派滔滔白浪迎頭滾來,從頭到脚澆了靈魂,恍然若失之間,醇厚震撼的顫音轉爲略帶嘶啞的蒼凉拉音,消散在空茫之中,却又餘音繚繚……
  “像花雖未紅”之“雖”,嗓子捏扁,如山泉流出嗚嗚之聲,“如冰雖不凍”之“雖”,嗓音微微一抽,又如山泉從孔隙中汩汩冒出……
  “却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這個“說”音、“懂”音,又一變而爲粗獷,如泉出山林,涌入大荒;又如對愛人的悲痛傷懷,痛不自禁之處,一變而爲大慟長嗥(這個特色更直接表現在第二遍高潮部分的“如冰雖不凍”的“雖”、“凍”二音那裏,才聽“雖”泉出山林,立聞“凍”奔涌大荒!這種陰陽剛柔的變化交替,使得學友的歌充滿了張力)。
  再聽第二段:“照片中”,“那可以投照片中”,益加如泣如訴。“盼找到”,這個“盼”音,學友唱得尤其傷懷,把這個字的寬大音域唱開了,充滿了盼而不得、欲哭無泪的痛感。“夜放縱”,這個“夜”字,陡然又一把扯起來,如傷心欲絕的未亡人奔到大野荒原,嘶吼著一任長風撲面,滌蕩傷痕累累的心靈。
  接著就是小高潮:回頭也是夢 仍似被動 逃避凝望你 仍深印腦中。
  學友唱歌有個特點,就是歌曲高潮部分來臨之前那幾句,他能給你唱出個小高潮來,把鋪墊功夫做足。比如《愛你痛到不知痛》高潮前,“不想想起偏更記起 假裝開心心更悲” ,尾音一隱一隱的,有欲拒還留之意,明顯是爲高潮的“揚”先來個“抑”;緊接著“輾轉翻側因爲你起 願你不是你”,前面唱得還較爲柔和,待到最後一個“你”就扯開嗓子拉起,拉到高處,到最末了,却可緩緩然從容地回落下來(學友高音特色之一),顯得收放自如,對音調的駕馭實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一拉一收,高潮前的鋪墊就來來回回的做好了。
  這首《李香蘭》裏,我們來品品高潮前的鋪墊“回頭也是夢 仍似被動 逃避凝望你 仍深印腦中”這四句,“回頭也似夢”這“也”,粵語發“ya”的音,學友又是扯開喉嚨拉開,其收得細放得粗真是跌宕多姿,令人嘆爲聽止。“被動”、“逃避”兩處,隨著樂器的陡然激蕩,學友一下把嗓子壓起,胸腔振起,嗓音突顯渾厚,令聽者陡然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那種凝重。“仍似被動”之“動”,“凝望你”之“你”,在重低音的震顫下收尾,偏還又拿出張學友看家本領,微微回落,再回旋二三,聽者心裏抖動得更厲害了。至“仍深印腦中”,最後一個“中”字,學友就長拖起來。演唱會現場,看他雙眼緊閉,滿臉迷醉的神色,帶著心痛哀惋而又些些興奮的感覺,來迎接歌裏即將到來的高潮(坊間所謂“友式哭腔”∼);此時,其顫音抖動之速,已不可辨……
  這首歌裏,演唱過程中,學友中高音運用自如,在深深哀傷、無限深情之外,他唱出了不盡的况味,渾厚、蒼凉、滄桑、輪回、豪邁、勁厲、粗獷、嗚咽、心碎、跌宕、抽泣、緩流……隨著演唱的進程和歌手情緒的變化而自然轉換,實也難于一一細表。真的感謝學友,給我們演繹出了這樣美妙的音樂:)
  整首歌前一二段唱完之後,MP3裏掌聲四起,掌聲之中響起了一段簫管(聽來似是簫管,也像竪笛),空空吹出,吹得人心裏也空空的。電箱琴一直在伴奏,簫管消了,小提琴又拉起了,最後一齊振作,迎來學友無與倫比的歌聲,對高潮部分做最後一遍的演繹……
  最後一遍演繹高潮,學友開始變調了(高潮變調是優秀歌手必具的手段,不同的是有的變調是曲中已有,有的變調則是現場發揮,學友這裏的變調屬于後者,這是現場演唱中歌手情緒的發展波動在歌聲裏自然而然的反映,可遇不可求),“啊…… 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却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唱第一二遍時,是憂傷哀惋的情緒居多,但聽來隱隱感覺學友之餘力還未盡,有亢龍有悔的味道。唱第三遍之時,是痛不勝痛,痛就是痛,痛得已有點不耐煩憂傷哀惋戚戚切切了,就在足以穿骨透髓的長長的拉音中加入了蒼凉滄桑的跌宕感,如同孤狼在曠野中悲痛的仰天長嗥,勁厲高亢的嗥叫在月下的茫茫曠野上如疾風般游走不休,總是在勁厲强健中夾有毫不掩飾的抽泣(“或我心真空”這個“心”字,唱得人陡然心碎),末了總不忘收一個尾音,或是聲調從鼻腔外沉到嗓子底,如第一個“啊……”字,末了一收,緩緩的有似從容不迫;或是本已收了音,還要拼著餘氣往外繞三繞,拗著勁兒就是要跟老天叫個板,如“可惜我聽不懂……”最後那個“懂……”,有似長江三叠浪最後一排餘浪,本已跌得沒有勁兒了,偏還要迎著風頭再叠一個出來,那架勢竟是比前浪還要高……聽到這,我不免心意激蕩、眼眶濕潤了——這還要繞三繞的尾音、還要叠一叠的余浪,于我們這些濁世人,感傷百年世事不勝悲的庸碌凡夫,便分外覺得振作;于我這般骨子深處有孫大聖“强者爲尊應讓我,英雄至此敢爭先”情結的普通人,便益加覺得意思非凡,在一場雨打風吹之中,在一片哀怨凄惋之末,陡然冒出這麽一聲聲兒蒼凉的豪邁,在滄桑輪回遍地落紅裏我看到了永遠不老的青春的張揚,是一曲老艶的悲歌裏橫空打來的一根金箍棒,管他玉帝與佛祖,五百年後俺老孫還要大鬧天宮!
  
  聽過學友版李香蘭之後,我再去尋傳說中的周星星《國産淩淩漆》版本、林志炫的《秋意濃》和玉置浩二的日文原唱來聽。我對周星星不是特別有感覺,所以聽了他那個被不少人稱贊的版本之後幾乎沒有什麽感覺(這也在意料之中)。林志炫的嗓音純淨清澈,高音清亮高亢,他的《秋意濃》另有一番味道(不過我更喜他那個《離人》,那歌學友也演繹過)。玉置浩二,我因學友的緣故,知道他是日本情歌首席天王,且也是優秀的音樂創作人;把他的《李香蘭》靜靜聽來,覺得深情中縈繞不盡的哀傷,且帶有些許滄桑之感,跟我聽學友的感覺最爲接近,也可算一首杰作了。不過,要在一首歌裏唱出如學友的《李香蘭》般繁複精彩、深邃蒼凉的內涵,林志炫和玉置浩二就遠遠不及了。當然,不同的人對音樂的偏好不同, 也許有的聽者就喜歡林志炫的高亢清亮、或玉置浩二的空曠憂傷,對于學友的繁複深邃反而不是很喜歡,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差异是永遠存在的。音樂的世界也正因此而豐富多彩。
  
  我聽他的李香蘭,2002音樂之旅
  真的感到,那一刻
  上帝親吻了張學友的嗓子
  
  2005年10月7日,長假將終,深夜不眠,再聽神品,有感而發。
  
  李香蘭 歌詞
  惱春風 我心因何惱春風
  說不出 借酒相送
  夜雨凍 雨點透射到照片中
  回頭似是夢 無法彈動
  迷住凝望你 裉色照片中
  啊…… 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却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啊…… 是懷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照片中 那可以投照片中
  盼找到 時間裂逢
  夜放縱 告知我難尋你芳踪
  回頭也是夢 仍似被動
  逃避凝望你 仍深印腦中
  啊…… 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却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啊…… 是懷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woo... woo...
  啊…… 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却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啊…… 是懷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pao 發表於 2005-12-30 15:22

批哩啪啦好長一段文讚訟學友的李香蘭...
好像大家都不太喜歡國語版的秋意濃...(林志炫有唱過秋意濃嗎??我倒是沒聽過勒)
不過我個人還滿喜歡國語版的...只是學友太少唱國語的秋意濃了...

說到史蒂芬周的李香蘭我個人覺得還滿好笑的...可能是人的關係吧...不過每次他唱到"搭哩拉哩啦離別多~"這裡時,我真的狠笑到不行,也不知道笑點在哪!!哈哈哈

天下第一流 發表於 2006-1-13 13:35

這位開版的大大分析的好徹底呀!
我有大部份的同感喔
廣東的真聽起來比較有感覺
2002世界之旅的dvd我也有買 現場的"李香蘭"聽了很感動,而且這首歌真的不好唱(功夫歌),也只有學友能把這首歌詮譯的那麼好吧!我想當時現場的人也完全沉淨在學友的歌聲中吧
林志炫的"秋意濃"雖然也不錯聽 但總覺得感情不夠投入

劉禮憶 發表於 2006-1-14 11:37

聽了學友的「李香蘭」之後,
才知道真的有「李香蘭」這個人∼

更加深入了解李香蘭的生平之後,再細細回味學友的「李香蘭」..
那種愁悵的感慨更為濃厚∼

也才了解為什麼同樣一首曲,「李香蘭」卻遠比「秋意濃」更為感動我..

以下為李香蘭簡短的生平介紹網址連結∼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big5/articles/5/8/13/123893.html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轉貼]『天涯雜談』華語音樂第一神品:張學友《李香蘭》